(1) 球化退火
1) 概念:使鋼中碳化物球狀化而進行的退火工藝稱為球化退火。
2) 工藝:一般球化退火工藝Ac 1 +(10~20)℃ 隨 爐 冷 至 500~600 ℃空冷。
3)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組織、提高塑性和切削加工性能。
4) 適用范圍:主要用于共析鋼、過共析鋼的刃具、量具、模具等。
過共析鋼中有網(wǎng)狀二次滲碳體時,不僅硬度高,難以進行切削加工,而且增大鋼的脆性,容易產(chǎn)生淬火變形及開裂。為此,黑退焊鋼管熱加工后必須加一道球化退火,使網(wǎng)狀二次滲碳體和珠光體中的片狀滲體發(fā)生球化,得到粒狀珠光體。 冷卻速度和等溫溫度也會影響碳化物獲得球化的效果,冷卻速度快或等溫溫度低,珠光體在較低溫度下形成,碳化物顆粒太細,聚集作用小,容易形成片狀碳化物,從而使硬度偏高。如果冷卻速度過慢或等溫溫度過高,形成碳化物顆粒較粗大,聚集作用也很強烈,易形成粗細不等的粒狀碳化物,使硬度偏低。

(2) 退火:
1) 概念:將亞共析鋼(Wc=0.3%~0.6%)加熱到AC3+(30~50)℃,奧氏體化后,保溫緩冷(隨爐、埋入砂、石灰中),以獲得接近平衡狀態(tài)的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
2) 目的:細化晶粒、均勻組織、消除內(nèi)應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 工藝:退火采用隨爐緩冷可以保證先共析鐵素體的析出和過冷奧氏體在Ar1以下較主溫度范圍內(nèi)轉(zhuǎn)變?yōu)橹楣怏w。工件在退火溫度下的保溫時間不僅要使工件燒透,即工件心部達到要求的加熱溫度,而且要保證全部看到均勻化的奧氏體,達到重結晶。退火保溫時間與鋼材成分、工件厚度、裝爐量和裝爐方式等因素有關。 實際生產(chǎn)時,為了提高生產(chǎn)率,退火冷卻至 600℃左右即可出爐空冷。
4) 適用范圍:中碳鋼和中碳合金鋼的鑄,焊,鍛,軋制件等。
注意事項:低碳鋼和過共析鋼不宜采用退火。低碳鋼退火后硬度偏低,不利于切削加工。過共析鋼加熱至Accm以上奧氏體狀態(tài)緩冷退火時,有網(wǎng)狀二次滲碳體析出,使退火焊管的強度、塑性和沖擊韌性顯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