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 裝箱機 電氣 一體化 (Mechatronics )系統(tǒng) 是1971年 由日本 《機械設(shè)計 》雜志 特集 首次 提出 的,它是指 將機械設(shè)備 與電子設(shè)備 、軟件 等有機 地結(jié)合 在一起 的系統(tǒng) 。
[44 ]鄒慧君等人 將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的最基本特征 歸納 為:
是充分利用 電子計算機 的信息處理 與控制 功能 ,具有 可控 驅(qū)動 元件 特性 的現(xiàn)代 機械系統(tǒng) ,實現(xiàn) 機械系統(tǒng) 智能化 、自動化 。
然后 將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分為 :廣義 執(zhí)行機構(gòu) 子系統(tǒng) 、傳感 與檢測 子系統(tǒng) 、信息處理 與控制 子系統(tǒng) ,分別 負(fù)責(zé) 機械 的運動 與動作 、信息 檢測 、信息處理 與控制 。
盡管 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是對傳統(tǒng) 機械系統(tǒng) 的升級 ,并且 在系統(tǒng) 的物理 組成部分 方面 做了 許多 更換 和改變 ,但這種 升級 并未 導(dǎo)致 功能模塊 的邏輯 構(gòu)成 和作用 效果 的根本變化。
即自動裝箱機 的機電一體化 技術(shù) 僅僅 是使功能 實現(xiàn) 方式 發(fā)生了變化 ,并沒有 改變 系統(tǒng)功能的作用 結(jié)果 和功能關(guān)系。
與傳統(tǒng) 機械 相比 ,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的最終目標(biāo) 是實現(xiàn) 一種 更加 靈活 的運動 行為 控制 方式 ,其實質(zhì) 是一種 通過 非機械 手段 來實現(xiàn) 和加強 控制 功能 的機械系統(tǒng) 。
非機械 手段 越多,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的靈活性 就越大,從而 使系統(tǒng) 具有 更強的適應(yīng)性 。
在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中,信息處理 和控制技術(shù) (主要是電子 和軟件技術(shù) )的應(yīng)用 ,使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具有 比傳統(tǒng) 機械系統(tǒng) 更好 的靈活性 和適應(yīng)性 :(1)包括 流體 、氣動 、熱、聲、化學(xué) 等學(xué)科 技術(shù)領(lǐng)域的元件 ,可以 直接 或間接地 由電子 信號 控制 ,從而 擺脫 機械能 傳遞 過程 中對部件 幾何 形狀 和幾何 位置 的依賴 。
(2)電子 和軟件技術(shù) 使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能夠 進行 信息處理 和進行 人機交互 。
不僅 使機電一體化 系統(tǒng) 具有 智能性 和人機交互 能力 ,而且 使其物理 上的實現(xiàn) (生產(chǎn) 、制造 )也相對 簡單 。